達賴喇嘛給工作人的8種解答 4

 

文-吳韻儀 

 

 

工作太簡單,讓人無聊得發瘋;

工作挑戰太大,精神又緊繃得受不了。

一定要選擇挑戰高的工作,

才代表上進、就會有成就感嗎?

 

快樂的生活應該是多元、完整的。

一個人不應該只專注在

工作或金錢上,這一點很重要。

 

一般來說,工作愈困難,滿足感愈大。

如果你正面臨困難,走過之後

你絕對會享受到特別的滿足,幸福會來的。

挑戰可以刺激、促進發展與創意。在挑戰的環境中,

你的創造力充分展現、運用,

不論是心理上或是身體上要更進一步,就必須有挑戰。

相反的,在一切是例行事務、沒有挑戰的環境,

心就變得軟弱、有停滯的危險。

 

不過,生活永遠會給我們挑戰,

我們不用再自己額外找問題增加挑戰,

而是要把碰到的挑戰轉換為創造更大幸福的機會,

歡迎挑戰、甘心擁抱,把它看作是鍛鍊自己、

達到更大幸福的方法。

 

如果所做的工作是重複的動作,覺得無聊是蠻自然的。

而且,不論是多好的工作、多難得的升遷,

到某個時間點後都會逐漸成為習慣,

變得疲倦、不喜歡、不情願或是缺乏熱情。我也會。

 

例如我曾在閉關兩個星期的最後三天,

要連續進行一種非常冗長、複雜的加持儀式。

到了第三天,我整天想的就是

「啊!我明天就不用做這件事了!我真期待它結束。」

這是很自然的反應。

 

每當我覺得不情願時,就會想到我每天早上吟誦的

17世紀印度佛教大師Shantideva的經詩:

只要宇宙尚存、生命尚存,我也就能存在,消除世間悲苦。

我一面吟誦,一面就想到時空之遼闊,就受到很大的鼓舞、

感受到很大的力量,那種不情願、沒興趣的反應就會消失。

 

每個人有不同的性情,

不見得每個人都覺得挑戰高的工作比較好。

我不認為挑戰是滿足的絕對必要條件。

 

例如,自然的對人表達溫暖、關愛,

不用費任何力氣,但是卻可以從中得到很大的滿足。

 

當然有人的工作是非常重複、例行的,

不但不具挑戰性、甚至本來就很無聊,

還必須從很早工作到很晚,

但是,這些人還是可能很快樂,而且,其實這樣的人很多。

對那些人來說,工作不見得是他們主要的滿足來源,

他們的滿足感與成就感來自其他地方。

 

我認為我們談工作與滿足這個問題的時候,

心裡要有個全面的圖像。

尤其對於工作變化較少的人,

如果工作是唯一的滿足來源,

如果在工作之外沒有個人生活、

只有少許的時間與家人和朋友相處、

甚至沒有在工作中與同事培養友誼,

就很可能不快樂、嚴重的甚至會有精神問題。

相反的,雖然工作可能無趣,

但是有個有趣的生活,有工作之外的興趣、

能夠花時間與家人相處、與朋友出遊,就會比較快樂,

就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方法,

而由生活其他方面得到滿足與成就。

快樂的生活,應該是多元、完整的。

 

有人說只要賺夠了錢,工作就不辛苦?

有人說要為自己的興趣工作,就不覺得辛苦?

到底什麼是影響工作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全世界的工作者都為別人帶來幸福,

即使是自己看不見工作發揮的影響。

我們所食、所穿、所用,都是由社會上千百人工作提供,

雖然他們可能無法直接看到別人受惠,

但是只要經過一點解釋,他們就可以瞭解自己工作

對別人的幫助,而以工作為榮、得到成就感。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經由積極的參與勞動力,

成為社會的好公民、有生產力的一員,也就間接的對社會貢獻。

 

我們順著這個邏輯思考,

就可以發現工作中超越僅僅是養活自己的目的,

感受到工作有更高的目的、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他人,

就會比較有成就感,也會有更大的決心,

即使沒有加薪與升遷,應該還是可以保持工作的興趣與熱情。

 

對工作的成就感影響最大的,

我認為是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態度。

 

如果抱持的工作態度是工作就只是為了錢、

除了賺薪水之外別無所求,

即使把工作當作是事業,還是很可能不滿足。

成就與滿足與個人的動機有關,

如果關心的只有事業的升遷、頭銜、任務,

得不到就會挫折、看到別人升遷就忌妒,

當然不會滿足,甚至還有處處樹敵的危險。

但是,如果瞭解工作更高的目的、

把工作看作是志業,就比較能得到內在的滿足。

 

舉例來說,年輕出家人剛進入修道,

每天必須非常早起床、不斷勞動與做雜務、非常晚睡覺,

他還不太瞭解宗教經文的深意,

覺得生活的負擔很重、非常累、非常煩、

可能做事都滿懷不甘願。

等他開始體會領悟經文的深意、

勞動的目的後,他的態度就變了,

不僅心甘情願從早到晚勞動,

而且充滿熱情,甚至完全沒有無聊、疲累的跡象。

 

其實在這兩個階段中,他的工作時間與內容是一樣的,

差別只有態度,

但是就造成很大的不同。

我想這個情形在所有工作中都是一樣的。

 

不過,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有不同的觀點、興趣、傾向,

所以發覺工作的意義或更高的目標的方法也不同,

對於某些人可能比較困難。

 

農夫要如何把他的工作看作是志業?

可能要想自己是在照顧自然、孕育生命;

工廠作業員要如何找更高的目標?

可能要想所生產的機器最後帶來的利益。

 

一個人或許有個無聊的工作,

但是他以工作養活小孩、雙親,

養育家庭就可以是他工作的更高目標,

當他在工作中覺得無聊或是沮喪,

就可以想想這份工作

是如何讓每個家人享有溫飽、

腦中浮現每個人的舒適與幸福,

我想這樣就可以給那個人更大的力量,

不論他是否喜歡工作,工作都還有個目的。

 

 

 

心靈園丁 真心推薦 好文章  101.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