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出處錯誤澄清
心靈園丁:
如今網路資訊發達,資訊隨手可得,
但是不能不明究理,
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資訊的傳播者,資訊的接收者
都有義務與責任做好『查證』的功課!
這篇網路上傳頌的文章,
已經被張冠李戴,以訛傳訛,很久矣!
為了以正視聽!將事實導回正軌,
將網路搜集到的相關文章,供大家參考!
網路流傳最廣,張小嫻的經典情話: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正牌作者的澄清稿
張小嫻1997年完成的「荷包裡的單人床」
一書再版序︰
這部小說是我在一九九七年五月完成的。
這是一個關於暗戀的故事。
女主角蘇盈苦苦地暗戀著秦雲生。
雲生雖然接受了她,但他心裡思念的,
是一個永不會回來的女人。
無論蘇盈多麼努力,他最愛的,始終是一個逝去的情人。
蘇盈傷心地說: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心裡沒有我。
去年,我收到兩封電子郵件,
那兩個女孩子說,「世上最遙遠的距離……」這一句,
原來不是你寫的,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寫的。
我看了覺得很奇怪,明明是我寫的,為甚麼會變成泰戈爾的詩?
今年二月,我去了台灣一趟,
這才知道「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這段文字去年十二月在台灣很流行。
一群陽明山醫學院的醫科生把我的句子延續下去,
寫了一首有趣的詩,放在台灣的BBS網站上。
自此之後,看到這段文字的人愈來愈多;
於是,開始有人流傳,言其實是出自泰戈爾的筆下。
有人更言之鑿鑿說是出自泰戈爾的《漂鳥集》。
許多廣告用了這段文字,電視問答遊戲的主持人也問參加者:
「泰戈爾說『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下一句是甚麼?」
一位知名女作家在接受訪問時,
也嘆息:「泰戈爾說,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她並且把這段文字收在她自己的書裡。
別人都以為我是抄泰戈爾的,
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沒有抄,
這真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幸好,後來有一位喜歡我書的台灣讀者
到圖書館翻查了所有泰戈爾的書,
證實泰戈爾從來沒有寫過這麼一首詩。
這位讀者在BBS網路上替我平反了。
(這段是真的,能夠證明不是泰戈爾,是張小嫻寫的,
不知道電視劇全都是說泰戈爾,昏倒>_<)
這段文字在台灣忽然鬧得熱哄哄,引起那麼多的共嗚
也許是因為我們或多或少都暗戀別人,也被人暗戀過吧?
不曾苦苦暗戀過的人,不會理解暗戀的蒼涼。
總會有人自豪地說:「我從來沒有暗戀過別人!」
我們太知道了,暗戀是卑微的,我們不敢承認。
因此,我也會說我從來沒有暗戀過別人。
張小嫻 2000年5月2日於香港家中
以下摘錄一些為正牌作者澄清的文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李偉銘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許多
錯誤百出、以訛傳訛的現象,而我們卻渾然不自知,
從書報雜誌到網路,以急湍奔流之勢,大肆流傳,
猶有甚者,一些政治人物更帶頭引用謬論,
配合上媒體的集體催眠,
不知情的民眾往往照單全收,
筆者列舉述之,即可一窺其傳播的魔力,
謊言說成一百次後不全然會變成真理的。
幾個月前,某政治人物引用
印度詩人泰戈爾(Tagore)「作品」: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藉以感觸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其實是兩顆心的距離,
可是這真的是「泰戈爾」的作品嗎?
其實這一首詩,正是香港作家張小嫻的作品。
出處錯誤澄清無用
在張小嫻1997年7月出版的《荷包裡的單人床》一書,
裏面「最遙遠的距離」篇章出現,
原文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道盡小說中女主角哀愁般的無奈,以及孤獨苦戀後的勇敢宣洩。
故此,這祇是張小嫻在《荷包裡的單人床》一書中,
女主角所說的一段話,同時印在封底處,
以此觀之,「最遙遠的距離」並非「泰戈爾」所著,
國內知名作家吳若權、水瓶鯨魚,
也曾在報紙、網路上替張小嫻澄清過。
也曾有讀者寫信向張小嫻提問,是否抄襲泰戈爾的詩?
「別人都以為我是抄泰戈爾的,
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沒有抄,
這真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張小嫻無奈的說。
引用不當錯亂真實~類似引用不當、用詞錯誤的情節,
一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而且也一直深根柢固著我們的觀念。
最近的距離 吳若權
天下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或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句話在網路上流傳甚久,
網友以訛傳訛地說是泰戈爾的詩句,
其實它出自於香港天后級暢銷作家張小嫻的手筆。
也許,大家無意探究作者是何人,
只因為這句話說得太切中人心了。
分隔兩地心中有你,而我常常想的是,
那麼天下最近的距離是什麼呢?
會不會是分隔兩地、甚至兩個世界,但我心中仍然有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心靈園丁~網路摘錄
島嶼 - PChome 個人新聞台 2001-05-08 12:31:37
幾年前,我在BBS讀到
掛名泰戈爾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首詩,
只覺得滿有意思,卻想不起來泰戈爾什麼時候寫過這首,
別說和他的風格不類,《漂鳥集》也遍尋不著這篇。
後來,網友小愛有一次引用這首詩,
標明作者是愛戈爾,這下我更迷糊,
何時跑出一號人物叫愛戈爾的?我不好意思問,她也沒說。
事情懸著,直到讀了水瓶鯨魚 2000/1/17 寫的一篇留言,
才知道被調皮小愛泰冠愛戴給騙了,
也被網路不知何許人的始作俑者給耍了。
據水瓶鯨魚的說法,這首詩的原始面貌,
見諸香港作家張小嫻於1997年出版的
《荷包裡的單人床》一書,
原來是小說裡的一段文字,
也移作封底文案。原文只有短短五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五行被一名網友用作簽名檔,
另一名網友回信時有感而發加了一段: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有網友又接了一段: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然後又有: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 所築起的一道鴻溝
最後也不知怎麼演變,變成我經常在bbs讀到的版本,
而這版本和前引的幾段又不太一樣,
文字更成熟,感覺更浪漫。
只知道詩的上游
是陽明神農坡(bbs.ym.edu.tw)九一級醫學系。
顯然,網友文字接龍後,又經一番加工潤飾,
一傳再傳,變成現在的定本。
而作者也以訛傳訛,成為印度的諾貝爾詩人泰戈爾。
最衰的是張小嫻,
明明是原作者,卻被指為抄襲。
對她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作者就站在你面前,你卻說她抄襲。
本以為鯨魚這一講總算澄清了,
不料前幾天又看到網友貼文,引用這詩,作者還是泰戈爾。
若這詩流傳後世,不知後人是否也當泰戈爾作的。
張冠李戴是很有可能的,
此事自古有之,文史學者考證再三,訛傳來傳去還是訛。
心靈園丁 101.9.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