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出處錯誤澄清  3                      

 

  

心靈園丁

 

如今網路資訊發達,資訊隨手可得,

但是不能不明究理,

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

資訊的傳播者,資訊的接收者

都有義務與責任做好『查證』的功課!

 

這篇網路上傳頌的文章,

已經被張冠李戴,以訛傳訛,很久矣!

為了以正視聽!將事實導回正軌,

將網路搜集到的相關文章,供大家參考!

 

以下摘錄一些為正牌作者澄清的文章

 

      心靈園丁~網路摘錄查證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作者的文章

 

一、發現

 

一首從未讀過的泰戈爾情詩

記者在一個網站的聊天室湊熱鬧時,

正趕上女主持人在表演配樂詩朗誦。

一道獨特的詩將大家深深吸引住了。

 

詩的題目就叫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這是誰的詩?主持人回答:泰戈爾。

但記者恍然大悟之後又遲疑了-這詩為何如此陌生?

 

打電話聯繫了幾個學生時代的文學同好,也都說沒見過這首詩。

想繼續瞭解這首詩的出處,

但翻遍了手頭的幾本泰戈爾詩集,都沒找到這首詩,

到網上泰戈爾的詩集中去找,也沒有。

 

 

情詩至少感動百萬網中人

 難道這是一首佚詩

 

記者試著輸入詩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通過GOOGLE搜索,結果大吃一驚!

竟然出現了71200個搜索結果!隨機將網頁點開,

發現這整首詩及詩中的句子(尤其是頭一句)

被以各種方式參照著,有的將詩製作在個人首頁上,

有的給它配上音樂,有的襯上精美貼圖,

有的將詩設計成自己在BBS發貼時的簽名。

 

個別網頁還推出傳遞遊戲,

說將這首詩發給20個以上的網友,

傳送者將走出詩中所描寫的愛情痛苦,

和自己相愛的人成為眷屬……

這首關于暗戀的哀婉詩歌感動的讀者不下百萬。

 

署名之爭:果戈理網上大戰泰戈爾

網上參照這首詩有署名的大部分署為泰戈爾,

但也有人借用果戈理的小說大加諷刺。

講俄羅斯一名偽詩人伏西洛夫將這首詩

當作自己的創作朗誦給大家聽,

當太太小姐們感動得啜泣快要崇拜他時,

一名真理的捍衛者走上講台:

 請允許我向親愛的伏西洛夫道歉,

我說他剽竊是不對的。

昨天我翻閱了泰戈爾詩集,

發現《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仍然還在那裡……

可見網上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在保衛泰戈爾對這首詩的創作權。

 

二、尋源

 

泰戈爾研究專家不知道老泰有此詩

許多人堅持泰戈爾對這首詩的所有權,

依據是《讀者》雜誌2003年第14期上的引詩。

 

找到這一期《讀者》,果然有這首詩,署名真是泰戈爾,

摘自同年第5期的《女子文摘》

一位編輯透露,這首詩是從網上弄來的--

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這首詩還是沒有出處。

 

記者決定請教真正的權威:

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 東語系 教授劉安武

和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泰戈爾研究專家中山大學吳 文 教授,但二老都說沒見過這首詩。

 

香港女作家張小嫻認下首創權

不久,另一位名人的名字出現了。

在一個網頁上,這首詩的署名為香港知名女作家張小嫻。

記者是在網上對她的小說

荷包裡的單人床》所附的讀者評論中發現線索的。

一位讀者寫道: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讀到這段話,我就從此愛上了張小嫻的小說……

趕緊找到這本小說,一看封面,

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這位讀者參照的那段話,再翻序言,才知道,

目前在大陸網站上演的這段文壇公案

早在三四年前,臺灣網站上就開始了。

 

手中這本小說是2000年版,是再版,

在再版序中,張小嫻專門就這個文壇公案作了澄清。

序中說,小說完成於1997年5月,講的是一個暗戀的故事,

封面那段話是借書中主人公蘇盈之口說的。

 

張小嫻在序中稱:去年,

我突然收到兩封電子信件,那兩個女孩子說: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一句,

原來不是你寫的,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寫的。

我看了覺得很奇怪,明明是我寫的,

為什麼會變成泰戈爾的詩?

今年2月,我去了一趟臺灣,

這才知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這段文字去年12月在臺灣很流行。

 

一群陽明神農坡醫學院的醫科生把我的句子廷續下去,

寫了一首有趣的詩,放在臺灣的BBS網路上。

自此之後,看到這段文字的人愈來愈多;

于是,開始有人流傳,

說這其實是出自泰戈爾的筆下……

別人都以為我是抄泰戈爾的,

祇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沒有抄,

這真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臺灣醫學院學生驗證:

這詩是我和同學們接龍創作的

記者又在臺灣一個網站上查到了下面這段話:

其實這首詩的第一段是張小嫻寫的,

在泰氏出版的詩集裏從來沒有這首詩,

不過說來也好笑,當時跟同學一時興起的文字接龍,

到最後傳遍整個網路,

如果泰戈爾知道有人冒用他的名號

四處招搖的話,大概會很生氣吧。

 

讓我來說說這個好玩的故事吧。

首先是一個同學參照了張小嫻小說裏的名句做簽名檔,

這個簽名檔就是這首合體詩的第一段: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因為跟這個女孩子平常就喜歡互相傾訴,

再加上當時個人的愛情經驗對這樣的文字蠻有感覺的,

當時也是跟相愛的人無法在一起,

所以就回了下面這句話: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知道在一起。

 

接著是一個當時在苦戀一個女孩子的同學,

看到這一段文字,覺得跟他的境遇相比,

實在是不算什麼,所以他又回

了下面這句話: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知道在一起/

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最後是一個被女生苦戀的人,

因為對愛情的猶疑,有了這樣的感觸: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築起的一道溝渠。

 

就是發生在陽明神農坡醫學院的合體詩故事,

到後來竟然變成謠傳中泰戈爾的詩,

這倒是大家始料未及的事情。

 

這段文字寫於 1999年6月2日 ,署名為merlin。

許多網友肯定地說,

在張小嫻那本小說出版前,也即這首詩的第一段出現之前,

網路上確實沒見過這首詩,而張本人又沒有寫後面部分,

所以merlin的接龍創作一說是可信的,

祇是具體由哪幾個人接已經不可考了。

 

三、旁白 愛他,就要大聲說出來!

看來,這是一首假托泰戈爾之名流傳於華文網站的偽詩。

撇開它的偽詩身份,網上一位學者評價,

將這首詩放在任何一位抒情詩人的詩集中它都不會遜色。

這首詩將暗戀中男女的絕望層層抽剝,直至最不可觸摸的隱密末梢。

那種祇要一伸手就能拿到的幸福,就因為沒伸手而永世錯過。

什麼叫咫尺天涯,什麼叫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就是。

 

 

 

 

心靈園丁   101.9.20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靈園丁 義哥 的頭像
心靈園丁 義哥

情義相挺 義哥 心靈園丁部落格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