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後的起士蛋糕

 

抗爭的議題只是病徵,

背後隱藏了很多病灶。

意見不同很正常,

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法?

 

【聯合報╱王文華】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立法院的學運結束後,

我的公司發生一場小「學運」。

 

我的公司是夢想學校,

主要業務是到企業教管理課程。

為了培養明日之星,我也帶大學生研究企業案例。

每屆五到七位,由前屆學長姊當助教。

由於同學分散各校,大部分在線上溝通。

為了訓練同學的專業態度,有績效評估。

 

第六屆進行了兩周後,

同學們希望改變線上討論案例的方法。

他們和學長助教溝通無效後,

直接Email給我,沒有cc助教。

Email內容是提出新的討論方法,

同時提出幾項「訴求」,

包括「禁止」助教用某些指標評估他們的表現。

 

我和同學見面後,

發現更多Email中沒有寫出的問題:

因競爭和缺少實體互動,同學之間關係緊繃。

同學不知績效評估的標準,

於是不信任負責評估的助教。

公司臨時加工作,

同學覺得工作量與原先談好的不符。

 

我學到的第一件事:

抗爭的議題只是病徵,

背後隱藏了很多病灶。

 

同學建議改變討論的方式,是病徵。

背後更重要的,

是組織中各種

人事、制度、文化、士氣的問題。

不解決病灶,病徵會持續在不同部位發生。

 

我們的病灶是

「因為公司沒有清楚說明績效評估的標準,

於是同學們盲目追求表現,

這樣產生的壓力,反彈成對制度、管理者,

甚至同儕的不信任」。

 

這病灶教給我第二件事:

光有願景不夠,配套措施要清楚。

 

我原本以為跟同學說了公司的文化、價值觀,

他們就會自動找到做法。

但事實上大部分人無法把抽象的

文化、價值觀,變成具體的行為準則。

領導者,要畫出地圖。

 

然後我跟同學討論:Email為什麼不cc助教?

有沒有必要使用「訴求」、「禁止」等字眼?

結果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

甚至注意到,這些。

 

於是我學到第三件事:

員工通常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

不管是對老,或對同

 

管理者要落實每天高喊的「團隊合作」,

還是必須花長時間,

塑造開放溝通的硬體和軟體環境。

讓公司各層級,以及平行之間,頻繁對話。

 

最後,我留給自己和同學思考的是:

我們只有七個人,做很單純的一件事。

這裡面沒有權力或利益,

為什麼會對彼此用抗爭的心態和語言?

 

意見不同很正常,

一生都要面對,

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法?

 

會後,我們去台大附近吃飯。

在輕鬆的氣氛中,

聊到真實世界和夢想學校的不同。

在真實世界中,競爭、壓力,是常態。

公司臨時加工作,很正常。

新進人員不太有機會跟公司「訴求」,

也不可能「禁止」公司的制度。

你對主管再怎麼不滿,

背著他去跟老闆溝通,不是最好的方法。

 

同學們沒經歷過,但聽得懂。

然後我們聊到把精力向外而非向內,

用所學到的商業能力,繁榮餐廳附近的公館商圈。

 

最後,起士蛋糕上來了。

蛋糕很小,所以我拿起刀叉,小心地均分。

那一刻,我們享受著同一塊蛋糕,

沒有老闆員工、資方勞方之分。

唯一的績效評估,是把蛋糕吃完。

彼此間的不同,都像起士一樣,溶化成美味。

 

那一刻,我不切實際地渴望:

台灣,也像那塊起士蛋糕。

 

心靈園丁 真心推薦好文章

 

歡迎您到歡迎您到

 

情義相挺 義哥心靈園丁

痞客邦部落格參觀一遊!

 

心靈園丁喜歡蒐集資訊與朋友共享!

有靈感或感想時,也喜歡寫些文章和心得感想!

誠摯歡迎您隨時來參觀,最好能留言認識喔!

 

 

轉貼之文章、圖片如有侵犯作者的智慧財產權,

請留言告知本人,會盡速刪除,在此致歉!

還希望作者能讓大家分享您的作品,謝謝您!

arrow
arrow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