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上司、老闆進言篇        

 

參考古代忠臣及說客的進言篇 

 

古時候的忠臣向君王進言,只知道滿腔的熱血,抱持著我是忠君愛國之心,
也不管君王能否接受,只知道以直言勸戒,
最後的結果有可能是惹得君王惱怒,招來殺身之禍,
也許贏得忠臣的美名,但君王接受了你的建議嗎?沒有!。

言行舉止過於耿直,樹大招風,就容易折斷,要知道鋒芒畢露,必然招忌。
君王若不聽從你的進言,是為昏君。
容不下你,就會漸漸疏遠你,你想要達成的目的卻永遠也無法達成,實為不智之舉。

韓非子談到向君王進言的困難時,不禁說道︰
龍身上的鱗片都是向上生的,然而在其喉部,有一尺之長的地方,長有逆向而生的鱗片,
如碰觸其逆鱗的話,則會反擊甚至傷人。
君王有其威嚴﹙權威﹚要維護,就是「逆鱗」。    
你若身為臣子,當著眾人之面指責君王,使其難堪,有損其威信,就是碰觸其逆鱗。

回顧歷史上因為犯上直諫君王,而慘遭橫禍者不勝枚舉,前車之鑑歷歷在目,
如此這般,你還會想用直言的方式勸誡君王的過失,然後曉以大義嗎?


﹙比干挖心掏肺,紂王尚且不屑一顧,屈原投江才有了如今的端午節﹚  
 
身為人臣,輔佐國君是做臣子應有的本分與職責。
在見到君王有過錯時,理當勸諫,從而避免國家發生災禍。
然而雖不應先想到自己苟且保身之舉,
但也要先想到給君王提出建言,是希望建言能被採納,
勇於規勸君王,是希望君王能夠改過。
因此重點要放在用什麼方法能使君王接受勸諫。

奸巧之臣懂得逢迎拍馬之術,都知道要揣摩上意,
正直之士雖然不屑逢迎拍馬之術,但也要知道輔佐的君王其個性、好惡,
能不能用迂迴婉轉的方式進言,能不能選擇好的時機再進言,
等待時機的來臨,也需要主客觀環境的條件成熟。         

況且不懂的反省的君王是難有勸諫效果的,
你所輔佐的君王有反省之心及接受規勸的雅量嗎?

唐朝有著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就是因為唐太宗能夠廣納雅言與知人善用。
唐太宗曾說:「要看清自己的面容,必須借助明鏡;
而君主要知道自己的過錯,則必須借助忠臣的規諫。
而魏徵就是唐太宗的忠臣,因為直言敢諫而受到後世的褒譽。
而魏徵也好險遇到的是明君,否則下場可想而知。

 

進言的智慧

要用怎麼樣的策略和應對使君王能夠接受你的建言呢?
古時候說客游說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是懂得判斷分析當時的情勢變化,    
審時度勢,採取隨機應變的機謀,達到想要的預期效果。
         
你要有敏銳觀察人心的本事,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揣摩對方的心理狀態,     
人都有自我防衛的本能,你要先卸除對方防衛的心理,爭取信任感,
當他願意聽你說的時候,你再動之以情,說之以理,分析利害關係,使其做出正確抉擇。

 

心靈園丁  101.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靈園丁 義哥 的頭像
    心靈園丁 義哥

    情義相挺 義哥 心靈園丁部落格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