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美食的定義是如何呢

 

您對美食的定義是如何呢?

有沒有在您記憶中魂縈夢牽的好滋味呢?

 

其實,人對食物好不好吃是很主觀的!

 

好不好吃可以說是見仁見智,

就連當時的心情好壞,都會影響對食物好吃與否的評斷。

 

如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那當然不用刻意去尋找所謂的美食。

但是料理的精緻化,甚至藝術化,

已經把食物的料理推向了更高層次的殿堂。

 

然而,尋找美食的途徑,對於美食的認可,

除了美食家評鑑的星級餐廳以外,

一般的庶民老百姓也有自己對於美食的愛好。

 

世界這麼大,各國都有在地的美食。

就以中國來說,地大物博,各省的口味上就差距頗多,

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則偏愛米食類。

四川人愛吃辣,廣東人則是天上飛的,

地上爬的,無一不吃,無一倖免。

台灣人喜好的美食,皮蛋、臭豆腐,

在外國人的眼中卻是難以下嚥,只可遠觀,不可親嚐焉!

 

用心料理的食物是會感動人心的!

 

除了滿足味覺享受的口腹之慾,料理還能滿足人心!

異國遊子嘗到家鄉食物時的感動。

還有懷念的媽媽滋味,依然牽動著彼此的依存關係,

用食物來連結那種溫暖的感覺,

從舌尖傳達到心底深處的深刻感受,

撩撥你的情緒,讓你不由自主的就熱淚盈眶。

 

對美食客觀的評定標準

 

如果對美食或餐廳有打分數的機制,

那麼評估標準應該要公開透明,客觀而公正。

訂定專業的評量指標,以避免個人的好惡影響到評判標準。

 

美食評鑑就一定客觀公正嗎?

那倒也未必!只能說盡量做到客觀公正!

 

例如︰米其林的美食評鑑

提供消費者們,他們所認為的好餐廳。

米其林推薦餐廳的評定標準,

由職業美食品嘗家們,採用全球統一的美食鑒定標準,

匿名造訪,獨立客觀,並在用餐後全額支付賬單,

以確保他們能保證評定的客觀性。

 

媒體報導的美食餐廳是否具有參考的價值?

 

現在許多餐廳店外都會懸掛廣告布條,

都會打著某知名美食節目強力推薦。

 

經過媒體報導的『加持』,

一些餐廳成為名氣響亮的排隊人氣美食,

餐廳每日都座無虛席,生意好到讓人忌妒眼紅。

很多消費者應該都是衝著『名氣』而去的!

 

然而,媒體報導的廣告化與置入性行銷

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我相信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力的人,不會人云亦云,

媒體的推薦可以當作參考之用,不可全信。

以避免萬一滿心期待而去,最後卻讓你失望而歸,

跟預期的有所落差。

(中了地雷!沒吃到所謂的美食,卻受了一肚子氣!)

  

您是所謂美食老饕嗎?

 

就因為舌頭的味蕾和個人因素的

主觀認定是很主觀的,

因此,千萬不要敢打包票,

說自己推薦的店家一定好吃,這是要冒很大的風險。

 

寫美食推薦文,主要還是寫自己

對餐點『主觀的的觀點』,供人參考之用!

是所謂的不負責任食記!

 

好不好吃,純粹是我自己主觀的認定,

我喜歡的口味,別人不見的喜歡!

然而,如果你有所共鳴,表示我們的口味是一致的!

 

店家花錢買報紙美食版報導,

買電視美食節目介紹?

 

根據網友討論,針對媒體報導的美食店

是否是店家花錢跟節目合作,

用『置入性行銷』的方式來報導介紹,

有以下幾種可能的方式。

 

一、有店家主動打電話給雜誌、報紙或美食新聞台

毛遂自薦,希望能來店內採訪。 

如果確認了會來採訪,媒體記者

(會有文字及攝影記者)會跟店家約好,

店家要準備好想介紹的菜色及文案供媒體報導。

 

二、接到節目企劃的電話,說要主動來店家做採訪。

並沒有提到要付費,甚至來採訪拍攝的團隊,

也不敢接受店家在拍攝完成後的招待,

企畫明說,怕被別人知道了會覺得節目沒有『公信力』。

 

三、會有記者跑來店家說,我們是XX節目的工作人員,

問店家要不要接受採訪,採訪費X萬元,

如果店家可以接受,就來店裡採訪報導。

 

主動說要幫店家拍廣告宣傳,

做置入性行銷,都是要收費的,

雖然是花錢買廣告,但是卻做的很像報導,

有些觀眾(讀者)傻傻的也分不清

是廣告還是報導,如果認為是報導,

行銷的效果自然要比廣告要好!

(花錢買廣告,還有分全國版或地方版,價碼也有所不同!)

 

很多被介紹的店家,並沒有好吃到值得排隊去吃,

若是用花錢買曝光的機會來招攬顧客,

消費者第一次不察,上門消費後,東西普普! 

消費者只會受騙上當一次,下次就不會再來了!

 

因此要成為美食餐廳的行列,

成為消費者心中唯一的選擇,

絕對要先把基本功,誠心誠意做料理的態度拿出來,

當把馬步站穩了再搭配行銷的加分手段,

成為名氣響亮的排隊人氣美食,絕對是指日可待!

 

作者︰心靈園丁  102.4.10

 

引用此文請註明出處!

 

 

附加文章

 

名店,為何我吃了卻不好吃?

 

【聯合報/邱一新(TVBS周刊發行人)】

 

名店之所以出名,

若不是靠長期口碑,就是美食家和媒體加持了。

若不好吃,我會想,

會不會剛好碰上大廚請假?或者大廚一時失手?

 

根據莫非定律,失手是必然,

美食家(記者)也是如此,

所以,我會再去吃一次(等氣消了),

再給店家一次機會。

當然也有可能,

這家店不是不好吃,只是不合我口味吧。

 

所以,「信」哪位美食家(記者)就很重要了。

有的舌粲蓮花,電視演出像傳福音,信我者得好吃。

有的字字珠璣,吃的是境界,

文字滋味遠勝食物滋味,好不好吃已不重要了。

 

還有一派中華美食家,吃的是情感與回憶,

吃的是人生之味,與好不好吃也不相干了。

他們往往固執於老店老菜,只會慨嘆今不如昔,

也沒去想想為什麼不合現代人口味?

結局可想而知──「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在我認知,飲食應該與時俱進,

因地制宜(尤其是食材),

推陳出新,具有時代感,

所以,現今所謂「美食」多是當代之味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許多經典老菜不也曾經在某個年代風靡一時?!

 

其實,人的舌頭很主觀、也最現實不過,

好吃就是好吃,不好吃就是不好吃,

管它甚麼中外料理、

菜系、老菜、創意菜、有無文化意涵、名不名店的。

 

不過,我發現,時下美食家和記者推薦的好吃的店,

都有一個共同特色:皆很重視食材,菜式也愈來愈簡單俐落。

 

但同樣寫食、說食,若只求口舌之欲,

我還是比較信賴本身也有一手好廚藝的作家,

例如王宣一,據我所知她不計成本,

不,是「不敷成本」(另一半詹宏志說的),

跑遍大小鄉鎮,尋找隱藏巷弄間的「家常美味」。

 

但即便有名家推薦了,吃一家沒去過的店,

我還是會先上「網路討論區」瀏覽民意

(近期發表的才有參考價值),

找出普遍推崇的菜色,

我的經驗是,八九不離十好吃。

 

歡迎您到  情義相挺 義哥部落格 參觀一遊!

 

心靈園丁喜歡蒐集資訊與朋友共享!

有靈感或感想時,也喜歡寫些文章和心得感想!

誠摯歡迎您隨時來參觀,最好能留言認識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