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弱勢接受援助,

然後自助而後助人!

 

如何有效率的運用各界的資源,

並降低受扶助家庭對於社會資源的依賴,

並且幫助弱勢家庭脫貧自力更生!

 

經濟弱勢家庭,一般指的是社會救助法中的

低收入戶或遭遇急難或災害者的家庭。

 

社會救助法,明訂針對救助對象

提供生活扶助、醫療補助、急難救助及災害救助。

社會救助法的目標在讓需要者渡過當前的難關。

 

當我需要外界的支持與協助時,

我如何找到可以求助的管道?

如何從不同的管道,想辦法尋找外界的資源協助,

獲得自己所需要的資源?

 

政府有提供一些資源給弱勢者,

若有需要,請向各政府單位查詢。

以下是一些案例︰

 

政府與社會的資源要有效的運用!

 

如何有效率的運用各界的資源,

並降低受扶助家庭對於社會資源的依賴,

並且幫助弱勢家庭脫貧自力更生!

 

台北市政府於2000年針對經濟弱勢家庭辦理為期三年的

家庭發展帳戶專案

主要是針對首度購屋、小本創業或要接受高等教育需求之家庭,

提供每月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相對配合款補助,

並要求參與方案的家庭,

三年內需接受234小時(78學分)的教育課程,

以及每年至少一次之個別諮商與輔導(鄭麗珍,2005)。

 

2003年台北市政府再度推出為期三年的

出人頭地發展帳戶專案』,

主要方案對象為經濟弱勢之在學第二代(16歲至23歲)之子女。

參與方案之同學每年需提供72小時公共服務(王玉珊,2004)。

 

高雄市政府則於2001年推出

高雄市二代心希望工程』,

企圖以積極的福利方案,協助經濟弱勢戶提早脫離貧窮,

將社會救助政策由傳統的補救性思考帶向充權的觀點與做法,

以教育、理財、參與、支持四大策略,

期使參與方案的成員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

走入社會、參與社會強化其自尊心,

以及早脫貧自立(宋雅琪、葉玉如,2005)。

 

花蓮縣自立釣竿脫貧方案

 

辦理各項脫貧活動並主動發掘本縣

陷於近貧、新貧、貧窮之經濟弱勢家庭,

依據其需求研擬適性方案,

如:教育脫貧、就業脫貧、資訊脫貧、

思想(知識)脫貧、能力脫貧等,

協助低收入戶及經濟弱勢家庭達到脫貧目標。

以自身能力脫離貧窮。

 

社會救助給予的應該是除了金錢之外,

還要從教育面、技能面、知識面、心理面等著手,

使其在獲得救助資源後,

能習得工作技能,充實知識,建立自信心,

培養面對困境的勇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才能自立自主脫離貧窮。

 

花蓮縣脫貧資訊交流平台

本平台配置個案管理員一名(社會救助課社工員擔任),

主動發掘本縣陷於近貧、新貧、貧窮之經濟弱勢家庭,

依據其需求研擬適性方案,

如:教育脫貧、就業脫貧、資訊脫貧、

思想(知識)脫貧、能力脫貧等,

協助低收入戶及經濟弱勢家庭達到脫貧目標。

 

教育脫貧

透過一系列活動設計,由引導員引發學童投入參與,

完成課程中的挑戰,再藉由當下的體驗引發省思,

產生自發性的學習心得,

並透過引導員聯結課程與生活的相關性,

將學習效果轉移並應用到真實的日常生活,

以提升自我覺察能力,

也增進人際關係建立、團隊合作、溝通技巧的正向效益,

期望透過思想及教育脫貧過程

為弱勢家庭學童創造自身的競爭力。

 

思想脫貧

為了協助低收入戶及弱勢家庭第二代子女

脫離「世襲貧困」的魔咒

本計畫針對花蓮縣境6大專院校低收入戶

及經濟弱勢家庭第二代子女,

整合社會資源共同推動脫貧方案~

大專青年『現金流體驗』」活動,

由引導員運用跳脫傳統方式,藉由虛擬人生的投資遊戲,

引導參與者進行投資理財,逐漸建立財務管理概念,

進而有機會脫離貧窮循環,開創人生新局。

 

導入「以知識濟弱脫貧」機制,

辦理「小小金融家成長營」活動,

藉由一系列金融主題知識課程

(如:保險、金融、防詐騙、消費安全、虛擬銀行操作等)

及遊戲式體驗學習活動,協助弱勢學童透過學習金融知識,

期許其未來能提升家庭及個人生活品質,實現人生夢想。

 

由門諾醫院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希望種子計畫」,

篩選出25位大專青年,由台電贊助六週工讀金,

除接受培訓並安排於機構工讀外,在工讀期間亦安排社會服務,

包括社區老人送餐、獨居老人關懷訪視等,

並透過「探索教育」做為思想、教育脫貧課程,

期望爲參與「希望種子。

探索未來」脫貧計畫的青年學子創造未來的競爭力。

 

數位脫貧

計畫內容特別規劃辦理「網路行銷部落格」「網路行銷拍賣網」

兩場次數位學習課程,

使弱勢家庭婦女有機會共同學習進而培養第二專長能力,

最後藉由「數位脫貧」機制,脫離貧窮循環。

 

針對本縣(市)低收入戶

且有國小3年級(含)以上至國中1年級(含)

以下學童的家戶為主要實施對象,

進行需求調查,並提出優先順序名單,規劃配套措施,

每戶贈送一台國民電腦,推動照顧弱勢家戶擁有國民電腦,

提供低收入戶學童擁有國民電腦連網,實際提供弱勢學童學習扶助,

改善低收入學童的資訊素養和學習品質,進而縮短數位差距。

 

就業脫貧

針對花蓮縣之中低收入戶、高風險及弱勢家庭,

結合多方資源提供多方諮詢與協助。

提升弱勢婦女就創業心理準備及發展未來就創業相關技能,

同時激發參與者就創業的動力與心理準備,

協助重返職場並穩定就業,逐漸脫離貧窮線,

建構一個全體性、整體性、積極性的『促進婦女就業』安全網。

 

弱勢者需要專業的協助

 

需要幫助的家庭不只是需要金錢援助,

將其簡單的化約成為物質方面的匱乏。

 

除了是經濟弱勢,甚至也要關注弱勢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態。

家中的經濟支柱,因為失業的衝擊

而對其個人的影響和對整個家庭的影響。

 

因為經濟弱勢而導致弱勢者的自尊低落或自我貶抑。

如何重建其自信心,透過幫助的過程,

讓受助者與社會發展良性的互動。

 

(政府與社會資挹注資源時,要考慮被幫助者的

  自尊、專業,以及迫切的需求。

幫助弱勢者,也可以降低社會的問題!)

 

貧窮是可以改變的!

人經過學習以及受教育,脫離弱勢者的角色。

 

經濟弱勢本身既是原因,也是結果!

 

經濟上的弱勢,導致的教育問題。

經濟弱勢,使得家庭無法提供給孩童良好的受教權,

進而使其發展受阻、失去公平的發展機會,

使得『貧窮惡性循環,世世代代不得翻』!

必須讓中低收入戶和經濟弱勢家庭的孩童,

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有機會脫貧!

 

接受援助,然後自助而後助人!

 

如何改變自己貧窮的處境?

個人尋求改變的動機有多麼強烈?

需要獲得什麼樣的支持與協助?

 

中低收入戶和經濟弱勢家庭中,

負擔家計者的普遍學歷不高、缺乏專業工作技能。

因此,必須透過學習增進個人的競爭力,

重新學習工作技能,才有機會脫貧。

 

政府與社會單位協助弱勢者自立自強,

然後讓弱勢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可以幫助人的角色,

社會,讓弱勢者與社會雙贏。

 

從網路摘錄以下文章部份內容

1.花蓮縣自立釣竿脫貧方案

2.經濟弱勢家庭自我效能感對社會

支持與受扶助年數中介效果之探討

 

心靈園丁 提供 網路資訊 與心得感想 與您分享

                  102.4.15 

 

歡迎您到  情義相挺 義哥部落格 參觀一遊!

 

心靈園丁喜歡蒐集資訊與朋友共享!

有靈感或感想時,也喜歡寫些文章和心得感想!

誠摯歡迎您隨時來參觀,最好能留言認識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靈園丁 義哥 的頭像
    心靈園丁 義哥

    情義相挺 義哥 心靈園丁部落格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