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都該上堂歷史課
【聯合報╱王健壯】
中研院近史所辦了一項特展,
展覽主題是「胡適 與 蔣介石」,
副題是「道不同而相為謀」,
與孔老夫子的「道不同不相為謀」
雖祇有一字之差,
卻可見策展單位的歷史評價與現實用心。
道同而相為謀是同質性政治,
道不同而相為謀卻是異質性政治;
前者易行,後者難為。
尤其對手握最高權力的國家領導人來說,
如果圍繞他身邊的都是同道中人,
作決策時也經常眾議僉同,
則他不但有權力上的安全感,也會有政策上的權威感。
但道同而相為謀卻會讓國家領導人
「耳不聞異議之聲」。
他領導的那些政府官員,
對他不是事事奉命唯謹,就是動輒先意承旨;
即使他們的專業與國家領導人不同,
但結果不是隱而不發異見,
就是自我修正原有立場,
以期與國家領導人意志楔榫相合。
甘迺迪 在 豬灣事件中,
就是因為與他的幕僚道同而相為謀才導致失敗。
但在古巴飛彈危機中,
他卻改採道不同而相為謀的決策模式,
不但找了跟他一向道不同的共和黨大老參與危機處理,
也要求所有閣員幕僚盡量質疑他、批評他;
飛彈危機最後能夠和平落幕,就是道不同而相為謀的成功案例。
歐巴馬在金融危機爆發初期,
也找過幾位跟他道不同的經濟學家到白宮與他相為謀;
但後來「有總統耳朵」的人卻盡是與歐巴馬唱同調的人。
有人形容他這幾年聞異見則必面露不豫之色,
他的幕僚也盡量投其所好,
以至於在白宮中舉目所見盡是同道中人,
國家政治也宛如兄弟會政治。
馬英九也是習於道同則相為謀的國家領導人。
這幾年他的幕僚個個都像是他的影子,
他的閣員也多數都是他的意志的延伸;
尤其是他的競選政見,更被某些閣員奉為最高政策指導,
即使這些閣員在未入官場前,對他某些政見曾有道不同的批評,
但一旦廁身閣員之列後,卻一切唯總統馬首是瞻。
但在核四這項政策上,
馬英九卻嘗到了同黨直轄市長與他道不同的滋味。
朱立倫、郝龍斌這些有民意基礎的人,
即使與馬英九和江宜樺面對面溝通之後,
仍然絲毫不改他們對核四的既定立場。
兩大直轄市長敢在核四這樣的重大政策上,站到同黨總統的對立面,
不但在國民黨黨史上少見,在馬英九總統任內也屬僅見;
但他能跟朱立倫等人道不同而相為謀嗎?多數人都不表樂觀。
但就像甘迺迪能從豬灣事件學到教訓一樣,
馬英九也應從核四爭議學到教訓:
過去他習慣於任用並且聽信跟他道同之人,
但結果卻陷入謀國無道的困境;
再加上他連任後不僅未任用與他道不同之人,
反而用了許多可視為他的影子或分身這樣的人,
這些人不與他相濡以沫已屬萬幸,
遑論什麼相為謀?
如果他仍不改這種用人與決策模式,則政權危矣。
胡適當年雖然備受蔣介石禮遇,
但他一生卻始終盡力維持與蔣介石道不同的立場。
從他一九三○年代辦《獨立評論》,
到六○年代猝逝於中研院院長任內,
胡適對蔣介石雖不至於凡事都能堅持以道抗勢的本色,
但卻從未擺過依附迎合的姿態。
國家領導人要與人
道不同而相為謀,需要識見與胸襟;
當官的人要與國家領導人
道不同而相為謀,卻需要堅持與勇氣,
否則還不如學孔夫子,
說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後,揮揮衣袖瀟灑離開。
近史所特展仍在展覽中,
政府官員都該抽空去上堂歷史課。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心靈園丁 真心推薦好文章 102.4.17
心靈園丁︰
國家領導人必須以天下蒼生為己念!
暫時拋開個人的私慾及黨派之爭,
用權力替老百姓謀福利,而不是謀一人一黨之私!
可惜目前的台灣沒有這樣的政治人物!
有的只是黨同伐異,爭權奪利之徒!
國家級的領導者要有常人所沒有的見識與大格局。
面對質疑與批評之聲,要有察納雅言的胸襟與氣度,
若有錯誤能立即自我檢討,修正與改進。
面對不同的黨派,能有溝通協調的整合能力,
讓全體國民能凝聚共識。
具備前瞻的眼光與視野,有決斷力與執行力,
才能帶領國家面對外在的局勢。
孔子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而得之,不處也!
能夠堅守原則的人實在太少了,
政治圈多是追逐名利的小人之輩!
而政務官則是要為自己的主張負責,合則留,不合則去。
要有風骨,不戀棧官位,上台靠機會,下台要有智慧。
道不同而相為謀!
真的衷心希望,台灣藍綠的政治人物,格局與心胸能寬闊些!
雖然彼此的立場不同,但能否『道不同而為台灣謀』!
若能放下成見,以台灣人民為優先,則為全民之幸也!
歡迎您到 情義相挺 義哥部落格 參觀一遊!
心靈園丁喜歡蒐集資訊與朋友共享!
有靈感或感想時,也喜歡寫些文章和心得感想!
誠摯歡迎您隨時來參觀,最好能留言認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