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鼎事件,翁啟惠-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前言重點介紹

 

與熊掌都要兼得,

天下沒這樣的好事,便宜都讓你家給占了。

說的粗俗難聽一點,既然當婊子(生意人)

就不要再想貞節牌坊了(國家名器)。

既要國家崇高的名位,又想要跟商人一起撈錢?

人真的不能太貪心,在兩者之中只能選擇其一。



人生有許多事必須要有所取捨。

也許你會陷入一種兩難之境地,選這一樣,就得放棄另一樣。

但是,做完抉擇之後,

你就必須對自己的決定無悔,堅守原則,貫徹到底。

選擇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可以說是「志業」而不是「職業」!



正文

 

院長的爭議!



浩鼎的藥都還沒有上市,股價就已經吵得翻了天。

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深陷浩鼎炒股事件的風波裡,

成為涉嫌人的其中之一。



(浩鼎事件鬧的這麼大,事後翁啟惠卻還裝完全不知情?

不過,媒體不會放過你的!)



近日來媒體的連番報導更是讓翁院長介入浩鼎事件的爭議不斷。

翁啟惠在浩鼎解盲失敗後的發言是否適當自有公評。



(翁院長擁有中研院院長的頭銜,又是生技研究學者的身份,

對於股票市場有絕對的號召力。

對外發言怎可不慎之,尤其,中研院院長更不是股市名嘴,

不應該針對個別公司、個股發表意見。)



接下來又有炒股事件,

中研院替院長發出聲明,院長個人並沒有浩鼎的股票。



(結果是玩文字遊戲嗎?故意不說女兒有浩鼎的股票,

被媒體挖出來,中研院院長的誠信更是完全破功!

院長個人的誠信問題,

卻拿中研院這塊金字招牌當擋箭牌,墊背的!)

媒體馬上爆料,翁啟惠的女兒持有浩鼎的股票,

還在浩鼎解盲失敗之前有出脫股票。

(結果女兒是人頭?操作股票買賣的是翁啟惠本人?)



出脫股票的時機點也未免太巧合了吧?

是內線交易嗎?還是消息太靈通?

就算他在炒股集團裡,不是賺取最多利益者,

但是以他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和浩鼎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時候進出股市,實在是太敏感了,

就算是巧合,然而身為有利益關係之官員,

不懂得瓜田李下,這叫股市散戶和一般小老百姓如何看得下去。



(翁啟惠明知故犯?自己是中研院院長

卻違反利益迴避條款,當事人及二等親不得投資技轉事業。)



翁啟惠如果對自己角色的認知和定位都搞不清楚,

產、官、學界的份際,應該如何拿捏都抓不準?

會成為資本家的說客和代言人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



媒體還拿出翁啟惠以前的發言,說自己的女兒是個窮畫家,

對照如今翁啟惠和女兒的名下,持有股票、豪宅無數,

窮畫家這名詞就顯得格外的諷刺了

(有個富爸爸真好!)。



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笑罵由人!



在揭開浩鼎事件的疑雲之前,翁啟惠與浩鼎這家公司的關係上,

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本來,就算翁啟惠自己出面澄清,都未必能解釋清楚,

更何況翁啟惠還稱病辭職,滯留海外不歸,

讓這齣戲更是繼續延燒下去。



(就像是那首白光唱的老歌,

媒體會說︰我等著你回來,我等著你回來…)



如果翁啟惠自認為在浩鼎事件裡,

行事光明、心胸坦蕩,無不可告人之處,

就應該立即回國把事情交代清楚,

而不是滯美稱病請辭院長,以避免要上立法院接受質詢。

如今,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笑罵由人,就別怪牆倒眾人推了。

可惜的,不是你個人,

而是你拖累了整個中研院的名聲跟你一起陪葬。



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

 

可以說是「志業」而不是「職業」!



我們都知道,現在在台灣當官是真的不好幹,

動輒得咎,到立法院備詢還會受到立委修理、謾罵。

但是既然決定幹這個官,就應該好好的幹,

真心實意的為人民服務,貢獻所學給國家,

別一心二用,不是嗎?



請翁院長回想當初接受邀請回國,

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初衷是什麼?動機是什麼?

生技醫學的發展是救人的工作,

以學者身份進入官場,被聘為中研院院長,

替國家服務也是一種無上的光榮。



尤其以公職為職志者,

理應抱持為公共利益服務之心,堅守潔身自好的原則,

養成不貪不取的行事風格,領取國家給你應得的俸祿。

若是,妄起貪念,被利益矇蔽了良知,

想從生意人手上得到好處,或是生意人主動給你好處,

可要小心一生的清譽可能因此而毀於一旦,

因為一點小利換來這種下場,這筆帳划得來嗎?

 

在積非成是的濁世裡,

 

價值觀的錯亂被合理化。



有些網友說︰批評翁啟惠的人,不要見不得別人好!

難道科學家就應該縮衣節食、清貧如洗,不能夠很有錢嗎?

拿科學家能不能賺大錢和擔任中研院院長

是否涉及利益迴避的爭議這兩回事混為一談,

想要替翁啟惠開脫,用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來合理化翁啟惠的行為,邏輯上本來就不通。

俗話說︰竹篙湊菜刀,指的就是這種胡亂拼湊的思維邏輯。



在台灣一沾染上政治,好像就沒有是非對錯了?

藍綠簡單的二分法,只要你是自己人,維護自己人是天經地義。

錯誤的行為可以被合理化,雙重標準也不稀奇,

邏輯的謬誤,巧辯和硬ㄠ,讓台灣的價值觀更為錯亂。

 

有才能缺乏品德的人,

不懂利益迴避的人,能夠當中研院的院長嗎?

中研院院長這個位置,是有才能、學識淵博

的科學家就能夠坐的位置嗎?



當然,中研院院長這個位置,不需要是個聖人,供在那裏受人膜拜,

但是,至少要懂得利益迴避吧!(自己制定的內規,卻明知故犯?)

做錯事也要有勇氣承擔吧!

(稱病請辭,滯留海外不歸,像是不負責任,畏罪潛逃一般! )



如果,你不擔任中研院院長這個職務,

你想用自己研發的生技醫學技術謀取個人的利益,當然可以。

你可以出賣個人研究的專利技術給私人的公司,

賺取高額的利益,沒有人會說半句話。

但是,請不要把國家中研院院長的這個名器,

隨意的糟蹋,或是藉著公器來私用。



一流的科學家、學者,

 

三流的做人處世態度。



翁啟惠頂著生技科學家的光環和中研院院長的頭銜,

他也許是一流的科學家、學者,

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卻是三流的做人處世態度,

使得民眾對中研院院長的期待,

和翁啟惠如今的實際行為,感觀落差實在太大。

再想起以前有操守風範的前院長們,

如胡適…,一相比之下,怎麼不讓人感慨萬千啊!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看到如今的官,不僅讓人懷念起蔣經國的時代,

那個時候官商的界線都分得非常清楚。

蔣經國重視操守,要求為官要清廉,

官商勾結可是會犯了當權者的大忌的,

因此,官商絕不敢輕易逾越分際,用國家的資源去圖利個人。



那個時代,也因此出了像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

一班幹練有操守的官吏,

不為升官發財,真的為國家社會做了不少實事,

至今仍讓老百姓懷念他們所立下的功績和對台灣的貢獻。



魚與熊掌都要兼得,天下沒這樣的好事!



人生有許多事必須要有所取捨。

也許你會陷入一種兩難之境地,選這一樣,就得放棄另一樣。

但是,做完抉擇之後,

你就必須對自己的決定無悔,堅守原則,貫徹到底。



就像是翁啟惠,

中研院院長的崇高學術地位和生意人之間,只能夠擇其一。

回台灣的俸祿和他待在國外的薪資也許相差甚遠,

如果將生技醫學技術轉賣,能夠賺取更多的金錢。

抉擇,他最終還是選擇了中研院院長一職,

衣錦還鄉、報效國家(成就感勝過金錢報酬!)。



但是,就在中研院院長的任期快要結束之時,

晚節不保,做出背德的行為,有違中研院院長的職責。

而且,行事手法粗糙拙劣,一點也不光明磊落。

檯面下跟商人之間的曖昧關係說不清也不願澄清。

檯面上究竟是替國家發展生技產業,拚國家的經濟,

還是拚個人或少數人的經濟(炒股)呢?

到目前為止,只看到一堆人吃相難看。



商人唯利是圖沒什麼不對,炒股想賺錢也是理所當然,

只要你循正當的管道。

但是,中研院院長的本份是什麼?

是要你替生意人背書嗎?(自己還在那家公司有股票)

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無法認清自己的本份 ?



替生意人背書,等同於拉客的行為,

彼此利益糾葛如何嚴守中研院院長的本份?

又想人家把你當中研院院長敬著你、捧著你,

同時還可以謀取俸祿以外的利益?



說的粗俗難聽一點,既然當婊子(生意人)

就不要再想貞節牌坊了(國家名器)。



婊子的不貞節行為,一般社會大眾是可以諒解的。

社會大眾不可以諒解的是既然想當婊子,

又想立貞節牌坊的行為,沒這種道理吧。

所以,不貞的牌坊,那就別怪散戶、媒體

來拆中研院院長的牌坊了。



總不能夠魚與熊掌都要兼得,

天下沒這樣的好事,便宜都讓你家給占了。



既要國家崇高的名位,又想要跟商人一起撈錢?

人真的不能太貪心,在兩者之中只能選擇其一。

院長,想發財請走別路,

而國家的中研院院長是學術機關的典範,您已經不適任了。

 

 

 

延伸文章︰

 

 

 

翁啟惠的懺悔,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抉擇的因果關係!

 

翁啟惠和浩鼎事件這堂課的教訓和啟示!

 

 

 

台灣食安危機的反恐大作戰!

 

餿水油造成的食安浩劫與信任崩盤!

 

食安問題造成市場互信基礎崩盤的困境!

 

喬家和頂新魏家賣油的故事啟示錄!

 



作者︰心靈園丁 義哥



105.4.5



歡迎您到



情義相挺 義哥心靈園丁

 

痞客邦 部落格 參觀一遊!



心靈園丁義哥喜歡蒐集資訊與朋友共享!

有靈感或感想時,也喜歡寫些文章和心得感想!

誠摯歡迎您隨時來參觀,最好能留言認識喔!



引用此文麻煩請註明出處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靈園丁 義哥 的頭像
心靈園丁 義哥

情義相挺 義哥 心靈園丁部落格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