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商 孟洛川 ﹙一﹚ 101.3.3
﹙推薦-電影、電視劇,心得分享﹚
﹙中國電視劇, 劇情複製網路來源:CCTV,部分修改摘錄﹚
1867年 當代北京前門大柵欄,
瑞蚨祥門前,好不熱鬧。
青年:姓孟,名繼笙,草字洛川。
孟洛川之母 高 夫人,以孟子的母親為榜樣,
眼下,面對著連續氣走了三位先生﹙老師﹚
的兒子,她憂心忡忡。
義-著名的孟母教育方式,『孟母三遷』,
注重後天環境對孩童的影響與學習。
同樣的孟洛川也有一個好母親。
北京傳來消息,綢布店因為得罪了
恭王府的澄貝勒,而慘遭封門。
孟洛川臨危受命,代表三伯出任瑞蚨祥
臨時商務主政,前往北京。
年少輕狂的他,非但沒有為店鋪揭封,
反而相繼受到了岳父的驅逐
和澄貝勒的羞辱,北京瑞蚨祥掌櫃含恨而死。
北京瑞蚨祥掌櫃臨終前留下一句:
少東家接班,瑞蚨祥必完!
三伯孟傳鋌發現孟洛川料理商號未果,
並未對其責怪,
反將“瑞蚨祥商務主政”一職正式交給孟洛川,
並寫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詞未寫完,吐血辭世。
折羽而歸的孟洛川回到家鄉,
無顏面對自己的過失,一蹶不振。
孟洛川因為遭受打擊,躺在懸崖上不肯下來,
母親 高 夫人給他兩種選擇,
一是跳下去,一了百了。
二是像個大商的樣子站起來。
在 高 夫人的激勵下,他重新站了起來。
然而三伯的去世,卻讓他不得不繼承了
瑞蚨祥商務主政的大印。
義-有家人或朋友在背後支持與鼓勵,
遭逢打擊與挫折,都能夠更勇敢的面對,
或能夠加快其重新振作的時間。
遭受打擊與挫折的孟洛川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後,
離“大商之道”還差得遠,
決定出去訪師問道。
在 常 先生的指引下,孟洛川正式拜李士朋為師。
第一次上課,孟洛川就在李士朋面前
炫耀自己的生意經,被李士朋當頭呵斥,
﹙還沒有拋開過去,以既有不足的知識
與老師談自己對作生意的見解﹚
李士朋告訴孟洛川大商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輕狂自負的孟洛川終於靜下心來,開始虛心求教。
義-年青人常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虛心學習。
要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哪裡不足、
尚待學習之處。
努力充實學識,尋訪名師﹙好書、好朋友﹚。
重點︰參透以下道理,在人生、經商都有極大的幫助。
課堂上,李士朋拿出十二顆珠子,
分別刻有-道與術、取與予、利與害、
常與變、方與圓、生與死”。
李士朋告訴孟洛川,將這十二顆珠子上的內容
學完,便可以結業而入道了。
李士朋首先拿出“道”與“術”兩枚珠子,
講解萬事萬物皆不出“道”“術”這兩大範疇。
“道”是方向、“術”是方法謀略。
孟洛川首先選擇了“術”珠,
它認為方法謀略在經商中的作用
比方向法則更為重要。
李士朋流露出一種不易察覺的失望。
光陰荏苒,孟洛川已經得到了九顆珠子。
其理想中的大商之道,漸漸清晰。
李士朋告訴 高 夫人自己準備離去,
今後要讓孟洛川學會獨立行走。
師徒二人登泰山觀日出,登泰山而小天下。
面對徐徐升起的朝陽,
孟洛川終 於明白 老師的用意,
那就是引領孟洛川去感受“境界”,
這是李士朋為孟洛川授的最後一課。
並將最後三顆珠子“道”“生”“死”
交給了孟洛川。
清晨孟洛川發現師傅已經離去,
只留下一封飽含希望的信。
孟洛川呼喚師傅的聲音在山谷中回蕩。
義-有好的老師指導,
能立即掌握學習竅門與正確方向。
與好的老師長期修習,能相濡以沫,
提升胸中智慧。
孟洛川隨師父登泰山觀日出,
頓感君臨天下的氣勢,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氣魄。
師父說到 "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峯。"
其師之用意是要孟洛川體驗"境界"二字。
心靈園丁 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