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懂得如何做情緒控管
要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隸!
要知道人是一定會有情緒的,
會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引發你的情緒反應。
西方認為人的基本情緒分為:喜、怒、哀、樂。
中醫的七情則為:喜、怒、哀、思、驚、恐、憂。
ㄧ般人要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有些人的情緒為什麼會表現出這麼衝動?
好像只要超出自己設定的忍耐極限後就開始情緒的大爆發。
最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能力?
要如何控制情緒與回應外界的情境?
這情緒可能是一時的,不必去壓抑它,
只要適當的表達你自己的情緒即可。
問問你自己為什麼要生氣?為什麼會難過?
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首要步驟。
當你察覺自己有情緒的反應時,
先去學著觀察當下自己情緒的波動起伏,
起心動念是為了什麼?
是負面的情緒嗎?那負面的情緒要如何處理?
ㄧ個成熟、冷靜、理性的人,
會想方設法化解外界所帶來的壓力,
會對外界的情境作正確的解讀,行為上有自制能力,
會作情緒的自我調適與紓解,
最後讓情緒趨於穩定的狀態。
而學佛之人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身旁的朋友,總愛對學佛的朋友開玩笑,
你是學佛之人不可輕易發脾氣喔! 喔!你動怒了呦!
其實學佛之人也是有七情六慾,也是凡夫俗子而已!
學佛之人還是在修行之人,還未成道!
但是如果經過長期的修行,
至少學佛之人的心境比較豁達,比較看的開。
學佛之人不是沒有情緒
而是當情緒來時,懂得『自我觀照』情緒的
波動起伏,不被情境所迷惑。
懂得運用平時『禪定』的功夫
及洞察世事的智慧,盡量放下得失心,
如此,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漂不留影。 - 菜根譚
自我觀照︰
心靈清澄如鏡,才能如實觀照外在諸相,不被塵埃所矇蔽。
禪定的心︰ㄧ般人心情容易浮躁,容易被外界表象所欺瞞,
馬上感受,馬上就有所回應。
而修禪之人,心常保持在恆定的狀態,臨事不亂。
外離相︰不被外在的現象所矇蔽。
內不亂︰有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
對於外在情境的情緒反應~感受︰
1.完全沒感覺,麻痺了或麻醉了就無知覺了。
2.不懂、不了解,所以沒有反應。
例如︰你笑笑的用台語三字經罵外國人,
外國人根本聽不懂你所言是罵人的話,
所以他不會有所感受。
3.對方用不雅的話罵你,就是希望你生氣,有所反應。
ㄧ般人容易著相,墮入情境之中。
佛陀說︰如果你們想用辱罵我
來得到任何反應,你們來的太遲了,
如果你們十年前對我說這些話,
我ㄧ定會動怒有所回應,﹙未開悟前﹚
但是現在修行有成,學會了如何自主的行動,
而不是反應別人之所為!
﹙開悟後︰以心轉境,隨心自主!﹚
內在的心與外在的境產生互動時,
不會被外在的現象攪亂自己的心,
也不會輕易的被自己的情緒、
偏見所驅使,去做出不合宜的行為。
以下說一個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住在江北,
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佛印禪師是好朋友。
某日心血來潮做詩ㄧ首,立即派遣書僮乘船過江,
送給佛印禪師閱覽。
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佛印禪師看完後,即在詩下面批示「放屁」二字,
囑咐書童攜回給蘇東坡。
蘇東坡以為佛印禪師一定會讚賞自己
從詩中展現出修行參禪的境界,
匆忙打開禪師之回函,不看還好,
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放屁」兩個大字,
不禁怒火中燒,於是急忙乘船過江找佛印禪師理論。
船到金山寺時,佛印禪師早已站在江邊等候蘇東坡多時,
蘇東坡一見禪師就怒氣沖沖的說:
「禪師!我們是至交好友,
我的詩你不欣賞也就罷了,怎麼可以罵人呢?」
禪師對蘇東坡說:
「從詩偈中看來,你的涵養確實很高,
可是既然都已經八風吹不動了,
怎麼又被我這一屁就給激過江來了呢?」
蘇東坡一聽禪師的解釋,
終於了悟修行不是光靠嘴上說說,
必須確實做到才是真修行。
( 八風是指生活上所遇到的
「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
八種境界,能影響人之情緒,故形容為風。)
心靈園丁 希望與眾同修一起共勉之! 101.8.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