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珍珠港戰役 探討戰略與戰術  

 

珍珠港的戰術成功,卻導致整體戰略上的失敗。

珍珠港戰役是贏了戰術卻輸了戰略的最好例子。

 

珍珠港戰役

 

日軍之所以能對珍珠港作戰成功,

用的就是奇襲戰術』。

 

孫子兵法有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即在爭取掌握戰場的主控權!

 

奇襲作戰之前要蒐集正確的情報,

對任務相關之敵情、地形、天候等事項,

必須先行深入分析與預判,並採取周密有效之應對方案措施。

 

完善的幕僚前置作業

幕僚團要隨時提供指揮官戰況資訊、

作戰沙盤兵棋推演、敵、我雙方資源運用情形,

敵人可能之行動,以及我方將採取哪些因應作為等。

幫助指揮官對戰情特定狀況之掌握,

方能適時、適地下達正確之作戰指令。

 

指揮官是軍隊的大腦

準備作戰期間,必須針對全局作思考分析,作出正確的決斷。

指揮官負責全局的運籌帷幄,統合所有的資源與戰力,

將我軍戰力發揮運用到極限。

出任務前,給予作戰人員精神教育,提升團隊士氣。

任務重點交代,使部下確實了解指揮官的

作戰構想、作戰方式和目標與意圖。

戰況進行時,指揮官也要負責掌握、主導任務執行的節奏,

注意計畫進行中的每一個環節是否確實執行,

如果與預期計畫有誤差,或發生錯誤的情形,

要盡速做修正或補救的措施。

 

計畫過程中,計畫的保密、行動的隱祕性都必須確實的執行,

作戰前,可能還會採用『欺敵戰術』,

聲東擊西、避實擊虛、佯攻、假情報的散佈等…

增加奇襲成功的機會。

 

而實際執行戰術時,因為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計劃

是非常大膽的,其困難度是非常高的。

日本攻擊艦隊要不知不覺地,穿越那麼長的距離,

同時要避開美軍的偵查才能到達珍珠港。

 

而相對於日本的美國這邊,美軍則過於輕敵。

美軍喪失了應有的警覺心,

認為日本不會這麼大膽,會長途跋涉攻擊美國本土,

所以對來襲的日軍,居然毫無任何防備。

 

珍珠港事件的教訓是,華府最高當局和珍珠港軍事負責人,

忽視戰爭的準備工作,毫無備戰、應戰計畫。

 

其實在事前已有許多跡象顯示日軍將對美國發動攻擊。

甚至在日軍攻擊前的幾個小時,當地所收到敵軍來襲的跡象,

卻都被認為是無關緊要,或是被當作成是誤傳。

 

在清晨美國海軍驅逐艦守護者號發現並擊沉一艘日軍的潛艇。

在港口控制中心值班的軍官

立即將戰情報告給海軍上將哈斯本.金邁。

不幸的是,金邁將軍決定等守護者號

的確認報告而未採取任何行動。

 

之後,大約在早上七點整的時候。

在歐胡島北岸的雷達站偵測到有大批的飛機。

當雷達操作員將這件事情報告飛航警戒中心時,

值班的軍官告訴他不用擔心,

這些飛機可能是從美國本土飛來的 B-17中隊。

日軍的飛機毫無阻撓地飛越歐胡島的雷建站,

在天候的配合下,順利地飛向珍珠港。

 

駐守在珍珠港的美軍不知大難即將臨頭,

照樣將珍珠港軍區的戰備等級列為「平常」,

毫無戒備,終致釀成大禍。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星期日)清晨七時五十五分,

當天天氣晴朗,能見度良好,

正是適合轟炸攻擊的時間點,美軍的戰艦緊密地停靠在軍港中。

日軍的轟炸機以炸彈及魚雷攻擊停在港灣中的美軍太平洋艦隊,

頓時之間,珍珠港成了海上墳墓。

 

停泊在珍珠港內的戰鬥艦遭受無情的攻擊,日本戰機狂轟猛炸,

造成其中兩艘(亞利桑那號、猶太號)沉沒,

亞利桑那號的一千一百七十七名官兵葬身海底。

 

因為是突襲,未有防備,日軍攻擊機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反擊,

廿一艘船艦受創或沉沒、

美軍的飛機,成排地停放在跑道上,未升空迎敵就被摧毀,

造成一百八十八架飛機被毀、卅架飛機受損。

 

美國人員的傷亡人數則有:共2403人死亡,受傷1178人。

而日本方面僅損失了廿九架戰機,

四十五名飛行員和十名操作迷你潛艇的水手死亡。

珍珠港的空襲共持續一個小時又50分鐘,

日軍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後來雖然美軍反抗加劇,

日軍攻擊機隊指揮官建議再度發動第三波攻擊。

軍事歷史學家認為若發起第三波攻擊,

對珍珠港造成的損失會更巨大。

(摧毀美軍的油料庫、修船的船塢和基礎設施)

艦隊指揮官南雲卻回應

「已達到預期戰果」,下令艦隊撤回本土。

 

一般認為南雲之所以沒發動第三波攻擊有以下原因

 

美國在第2波攻擊期間防空力量已大幅加強,

日軍有三分之二的損失是來自第2波攻擊中,

南雲不清楚美軍航空母艦的位置、美國的空軍基地

是否有能對艦隊造成威脅的殘存飛機,

艦隊位置是否在敵人飛機航程內。

 

第二波已經基本完成了行動計劃,

消滅了大部分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已達到主要目的。

在一個地方待這麼久的時間是非常危險的。

日本艦隊能夠不被發現從日本航行到珍珠港已經非常幸運了。

在這裡待的時間再長一些

可能會被一艘幸運的美國潛艦或航空母艦發現。

 

而關於第三波攻擊,山本五十六對於此事,

也對南雲的不破壞基礎設施和油槽透露過不滿,

表示南雲中將像一個小偷得手後急急逃跑,

沒有抓住機會繼續擴大戰果,

南雲對此則不認同,並重申已達到預期目的。

 

偷襲珍珠港是極為成功的戰術,

但是卻造成往後戰略大失敗的主因之一。

 

在戰術上來說,

對於珍珠港戰役本身,戰術上是成功的,

日軍本身在只有極少數的傷亡下,使得美軍傷亡慘重,

可以說是嬴取了空前的大勝利。

 

然而,戰術上所贏得的局部勝利可別高興的太早!

攻擊珍珠港的行動,後來被證明

實際作用遠比預想的要小得多,不足以影響整個戰局。

 

在戰略上而言,歷史學家認為

日本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因此,戰略上是失敗的!

 

首先,這次的攻擊行動並沒有完全癱瘓掉整個太平洋艦隊。

因為事前的情報未蒐集齊全,

發動攻擊時,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正好不在港中,逃過一劫,

而這些航空母艦正是太平洋艦隊日後在太平洋海戰中的主力。

 

此外,日軍執著於攻擊美軍的軍艦、飛機,

卻忽略了珍珠港藏油量極豐富的儲油庫與船塢修護廠,

未徹底摧毀島上的維修設備、油庫和其基地功能,

因此美國部份受創軍艦得以迅速恢復其作戰能力,

以及珍珠港仍能作為美國的太平洋前線基地。

 

日本驚醒了正在沉睡的猛獅!

 

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偷襲行動,美國公眾的輿論群情激憤。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

羅斯福總統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說》,

宣布對日宣戰。

自此,美國人從孤立主義和姑息主義的迷思中清醒,

和其他被侵略的國家同仇敵愾,

共同抵禦侵略者的暴行。

 

戰略目標規劃必須以史為鏡!

 

我們常說要『以史為鏡』,要記取前人的教訓。

可是許多領導者因為個人的野心蒙蔽了心智,

以至於從不曾從歷史中學到該有的教訓!

 

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野心者的錯誤一再重複上演,

最後的結局與下場都是以失敗收場。

 

元朝橫渡海洋去攻打日本~失敗,

拿破崙與希特勒征俄~失敗,

都是戰略上忽略了地理、天候等條件因素,

未全盤考慮清楚就將軍隊貿然投入戰場,

下場就是慘遭滑鐵盧,以至於全軍覆沒,

領導者的野心戰略目標是不切實際的。

 

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好戰征伐,妄想征服全亞洲,

二次大戰造成多少無辜性命的犧牲。

 

日本軍閥把多少自己國內的子弟送入戰場,

結果身陷在中國廣大戰線的泥沼之中。

 

日本的領導者發動珍珠港事件,

惹毛了美國這個強大的敵人,

使得美國加入參戰的行列,

自此之後日本可說是後患無窮啊!

 

這場軍事攻擊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後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部份史料參考網路資訊

珍珠港事件~維基百科

「珍珠港」之恥,只有血淚何來愛情

中國時報 林博文/特稿

 

作者︰心靈園丁  102.7.4

 

歡迎您到  情義相挺 義哥部落格 參觀一遊!

 

心靈園丁喜歡蒐集資訊與朋友共享!

有靈感或感想時,也喜歡寫些文章和心得感想!

誠摯歡迎您隨時來參觀,最好能留言認識喔!

 

引用此文麻煩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靈園丁 義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